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今年两会对于金融领域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及未来方向颇为关注,具有跨阶段性的词语也频频被提及,同时在“推出”、“实现”、“实施”等系列高频词眼之后,两会代表及各界领导们也都给出了实现的时间节点。
一、今年完成利率市场化是大概率事件
全国政协副主席、央行行长周小川12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给出了利率市场化时间表:今年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是大概率事件。而在去年两会期间,周小川曾表示利率市场化在1到2年内有望完成。
一直以来,央行按照“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顺序,渐进式地推进利率市场化。目前,贷款利率管制已完全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已在本月1日扩展至基准利率的1.3倍。
央行在2022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去年11月央行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展至1.2倍以后,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有所分化,存款利率初步形成分层。央行对此是乐见其成的。
另外,免征车船税的六类车船包括捕捞、养殖渔船;军队、武装警察部队专用的车船;警用车船;公共交通车船;农村居民拥有并主要在农村地区使用的摩托车、三轮汽车和低速载货汽车;以及依照法律规定应当予以免税的外国驻华使领馆、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及其有关人员的车船。
央行分管货币政策的副行长易纲在记者会上说:“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展到1.3倍以后,商业银行的定价出现了不同的阵营。大银行上浮得少一些,约在10%,中型银行上浮20%左右,小型金融机构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上浮得多一些,在20%到30%。”
全国人大代表、央行南京分行行长周学东表示,这些年央行在做的,是一边放开利率管制,一边建立自身的利率体系和培育新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调控模式由单一依靠存贷款基准利率转向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与引导市场利率并重。在新的调控框架建立之前,老的框架还得部分发挥作用,但权重在下降。直到新的框架取代了老的调控方式,利率市场化就完成了。
二、直接融资比重有望继续增加
2022年,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4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与金融、资本市场直接相关的议题高频度地被提及。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是目标所向。
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中国要进入新经济常态,而国际经济形势却较为复杂,欧洲、日本尚未走出衰退泥潭,美国则要退出QE。
面对此种情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资金周转,优化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虽然中国金融体系枝繁叶茂,金融机构数量众多,融资渠道多样,但仍然无法改变间接融资占比过高、银行信托成为融资主渠道的局面。
这不是钱袋子的问题。相反,中国经济的货币存量与名义GDP之比近200%,绝对值近20万亿美元。简单地放松货币政策,不解问题之本。
“要从根子上解决,必须从金融体制改革上下狠功夫。”李稻葵说。
三、存款保险制度或在上半年落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推出存款保险制度。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金融改革的灵魂是市场化。这意味着,需要市场主体的平等准入,需要由市场决定的资金价格,也需要融资主体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与融资成本来自主地选择融资方式。
其中,存款保险制度将构筑商业银行体系市场主体运行的防火墙,搭建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利率市场化则为各金融机构、市场参与主体确立一条由市场决定的资金定价机制。股票注册制则是资本市场真正走向市场化、法治化、透明化的制度性基础。
存款保险制度是民营银行“不设限额”设立的基础,也是未来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防范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构筑金融风险防火墙的制度基础。周小川12日在记者会上估计,存款保险制度将在上半年推出。
四、市场开放要兼顾速度、质量与安全
当改革渐入深水区时,全国政协委员、创兴银行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梁高美懿认为,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将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转变成市场的足信允诺,将是接下来必须克服的难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开放的大方向肯定没错,但没有必要“加速”开放,没有必要制定时间表。关于“稳步实现”的提法,我认为更应该强调“稳步”,更强调渐进和谨慎,而不是片面地突出“实现”,“我认为,在当前环境下,哪怕放缓一些,也要以安全为主。”
“从全球来看,可兑换不是”非黑即白“的概念,是开放程度高低的问题。我国也可按照由易到难、分步推进的原则,稳妥有序地推进。”全国人大代表、央行南京分行行长周学东表示,“决策者要考虑的是,放开之后,能不能保持宏观经济稳定、金融市场稳定,金融机构是不是能适应。”
周学东形象比喻道,“在利率市场化初期,资金价格会往上走,各方就得忍受这个疼痛。忍受了阵痛,孩子才能生出来,改革才能完成。
总而言之,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候,各项措施在推进的过程中既要兼顾速度,又要保证措施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同时更要保证推出之后金融及经济领域的安全,而要做到这些,改革中保持较好的韧性就成了政策制定层及执行层的挑战,同时唯有勇于创新敢于担责才能保证改革的成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