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以及央行副行长、国家外管局局长易纲、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金琦,针对当前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几乎所有重点话题——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波动……逐一道来,并且给出了利率市场化时间表,今年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是大概率事件。
此外,周小川还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广义货币M2的供应量仍然是适度的。对于资金注入股市就不是支持实体经济的观点,周小川表示不赞成。他说,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强调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很多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获得发展,但确实有个别金融产品会陷入纯粹投机性的目的,这要加以防范。
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已经越来越成熟
一直以来,央行按照“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顺序,渐进式地推进利率市场化。目前,贷款利率管制已完全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已在本月1日扩展至基准利率的1.3倍。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央行在2022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去年11月央行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展至1.2倍以后,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有所分化,存款利率初步形成分层。央行对此是乐见其成的。
央行分管货币政策的副行长易纲在记者会上说:“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展到1.3倍以后,商业银行的定价出现了不同的阵营。大银行上浮得少一些,约在10%,中型银行上浮20%左右,小型金融机构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上浮得多一些,在20%到30%。”
站群论坛易纲还特别提到外资银行的存款利率定价,约36%的外资银行执行的是基准利率,还有近40%的外资行上浮比例在10%多一些。基于此,易纲认为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已经越来越成熟。
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变化
去年11月和今年2月,央行两度降息;今年2月,央行普降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辅以定向降准和额外降低农发行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在启用了降准降息这类“巨斧式”货币政策工具后,市场上也出现了“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的解读。
昨日,周小川为人们观察货币政策取向提供了视角。他表示:“货币供应量,即广义货币M2是观察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尽管央行调节了利率和准备金率,也使用了一些过去大家不太熟悉的货币政策工具,但量并不大,加总起来后广义货币M2的供应量仍然是适度的,所以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没有改变。”
央行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12.5%,增速比上月末高1.7个百分点。受春节因素影响,流通中货币(M0)余额同比增长17.0%。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不认为货币政策在往宽松方向发展。市场上老有误区,把央行的操作理解成货币政策转向的标志。事实上,中介目标的确定体现出货币政策取向,M2增速基本不变,就表示货币政策没有转向。”
2010年底,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至今未变。周小川解释道:“从文字描述看,货币政策包含5个范畴:宽松、适度宽松、稳健、适度从紧、从紧。在操作中,每个范畴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