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注册
点击注册
.
@      真钱麻将亲朋好友们便蜂拥而至

你的位置:麻将游戏 > 真人麻将游戏 >

真钱麻将亲朋好友们便蜂拥而至

  真钱麻将

  

周末有好友发短信来:要不要打麻将?三缺一啊。

我倍感郁闷,以前的几个好友,年龄渐长,怎么现在都越来越爱打麻将了?去吧,我又不是非常精通,常常要输,多打几盘自己就要打瞌睡了;不去吧,实在驳面子,尤其是到过年过节,回家时,亲朋好友、同学发小们,最热衷的娱乐活动就是搓麻,家家户户隐约传来麻将的稀里哗啦声,伴随着赢家兴奋的大笑和输家锤头顿足的埋怨,以及人们对各种麻将牌的排列组合的惊呼,还有那上家防着下家、紧盯对家的心理算计,一幕幕中国典型的群体心理就这样展现。


在我来看,中国古代有三种游戏流传至今:1.围棋。

围棋似道,产生于原始社会,三百六十子毫无贵贱,一视同仁,周而复始循环演变;2.象棋。

象棋似儒,产生于封建社会,排兵布阵,等级阶层之分,各有各的走法,乱不得;3.麻将。

麻将最接近世俗生活,产生于明朝后期市井文化,防上家、猜下家、算计对家、相互拆台、自己不赢也不让别人赢,是国人至今以来最拿手的把戏。


人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最喜好的娱乐方式。

日本人下围棋,欧洲人踢足球,美国人打桥牌,而中国人喜欢打麻将。

游戏是社会的产物,更是文化的缩影。

而一种娱乐游戏如果成为举国上下的普遍休闲模式,恐怕就是折射出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


麻将要说复杂,恐怕确实需要心思算计的复杂,要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紧跟着上家,防范着下家,算计一下你的对家,总之,十三张牌只要凑足了某个排列组合,你就“和”了!
四四方方一座城,东南西北四个人,两两相对,却是各自为战。

这与西方扑克牌的二人合作截然不同。

在打麻将的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防范,表面上一团和气,其实暗地里是相互算计。

上家打了什么牌,你要清清楚楚地记着,紧跟着他打,不让下家钻了你的空子;而下家打了什么牌,你更要揣摩仔细,猜测千万不能给他“ 吃”、“碰”的机会——总之,你的目的是让自己利益最大化,同时让别人捡不到便宜。

这正是中国人精明算计的本性所在,忽视合作精神,顾全自己利益,在围墙内外,人心隔肚皮,“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相互堤防、算计,互相的不信任,恰恰正是麻将的演绎。


麻将讲究的是单打独斗,还要相互利用。

澳门一烂赌内地商人疑因「输到开巷」,铤而走险诈骗自动献身游说黑兑的换钱党事主,疑人于路凼一间赌场交易时,在收取10万港元现金后迟迟不肯转账,期间却卷款两度重注押百家乐,最终秒速输光。烂赌商人借力打力失败,被事主截获报警,澳门司警到场将其拘捕。

国人不团结的“劣根性”早已被批判了百年,却依稀如旧。

人们在一起,常常不是心灵的契合,而是因为有利用价值。

至于自己手中的十三张牌,正是被国人简单地二分法:有用和无用。

有用的牌留下,无用的牌扔弃。

什么牌有用?什么牌无用?全看现场情况,只要满足自己利益的就有用。

在现实社会的交往中,人们往往就是按照这种方式进行生活:你飞黄腾达、发财致富了,亲朋好友们便蜂拥而至,求你帮忙、托你办事、找你借钱,那些昔日里长久不见的普通朋友、远房亲戚,也变得热情似火,满脸笑容;而倘若你失势了、下台了、欠债了、落魄了、或是遭遇绯闻了、被拍艳照门了,没有利用价值了,昔日里的朋友便一个个无影无踪,消失得一干二净……
这哪里是游戏?明明就是现实生活、乃至百年历史的国人历史演绎嘛。

由麻将衍生到生活、工作、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一幕幕熟悉的场景莫不让我们身临其境:公司里的办公室政治、表面和气内心却算计的各部门同事、政府里的阳奉阴违、老百姓之间的市井势利……莫不是一个“麻将江湖”的世界,在这个江湖(river and lake)世界里,一切遵循的是谁有实力、谁精明、谁会算计,只有那些满肚子花花肠子的人们才能生存,而那些“老实”的人就是淘汰品。

今天,当有人用“老实”这个词语形容别人的话,恐怕对方就要跳起来大发雷霆了,“老实”等同于侮辱性质。


麻将文化不是精英文化,而是最真实、最广泛的大众文化,它根植于每个国民大众内心深处,它的游戏规则成为中国人百年来真正的“潜规则”。

中国历史两千年,诸子百家思想杂糅,发展到如今,要看懂,恐怕不是那么容易,但要用“麻将”作为代表文化,恐怕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有位读过金庸小说的外国朋友,曾经问我:我究竟该用孔孟的原则来看你们,还是用老庄哲学、墨家的侠义来看你们,或者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我说:那些书本上的你全都不用看,你只需学会打麻将,你就看懂中国了。

外国朋友又说:可是我在金庸小说中看到你们中国人信仰的侠义、仁智,难道这些都是虚的吗?我说:靠,那都是金庸的前期作品,你看完他最后一部《鹿鼎记》,你就找到最后的答案了。


《鹿鼎记》是我最不喜欢的一部武侠小说,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它却是真真正正的“麻将文化”的群体心理范本,精明、算计、拆台、市井、势利、一切以自己利益为标准,它的主人公韦小宝才是中国人内心深处所向往的理想境界。


麻将中,有两条最基本的原则:
1.在自己可能赢的情况下,一定要利用任何机会,获得最好的牌、扔弃没有价值的牌,使自己尽快、最好地赢;
2.如果自己没有赢的机会,就要想尽一切方法,阻止别人赢,利用“碰”、“抢杠”、“拆牌”等各种方法拆台,反正,我赢不了,你也别想赢。


麻将桌上,往往是打到最后,关键几张牌时,最有看头。

双方都有和牌的希望,四个人就开始相互算计了,哪张牌可能碰,哪张牌可能放炮,你猜我,我猜你,明知道你缺哪张牌,我就硬是不能打出来,反正我也和不了,就和你对死,谁也别想和牌。

这种相互拆台的伎俩最为国人所津津乐道,尤其每局麻将结束,大家亮出底牌一看,便有人蹲足长叹,就差一张牌就和了!然后其他三人哈哈大笑,幸灾乐祸,为又一次阻止别人赢牌而暗自欣喜,那种“小样,我早算到你了”的得意溢于言表。

总之,麻将的精髓在于:相互拆台。


有人说,京剧似乎太阳春白雪,而麻将却是老少通吃、不分雅俗,所以麻将应该成为中国的“国粹”。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这一游戏在QQ游戏、联众游戏上的麻友们也越来越多,公司职员、政府公务员、家中主妇……只要无事,便打开电脑,在鼠标轻点下,沉浸于麻将的无限趣味中。

看来,筑长城也是有历史惯性的,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喜欢筑长城、修皇宫,用高高的围墙将外界隔绝,谨慎地算计着外界的一切;小老百姓们也热衷于筑长城,在麻将桌上堆起自己的围墙,以防他人窥视自己,却又千方百计算计上家与下家,相互琢磨对方的心思。


这哪里是什么娱乐游戏?明明就是训练国人的心理战,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用尽各种心思骗上家盯下家,有时候要故意打好张牌,有时候又特意要喂一口,虚与委蛇,两面三刀。

所以人们说,中国人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任何规则都能钻漏洞,任何事情他都能捞取到自己的利益,我想,这恐怕是国人从小就耳濡目染地在麻将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吧。


认识几个外国朋友,澳洲籍、北美籍,他们说中国的麻将怎么学也学不会,看得是云里雾里,远比金庸小说更难理解。

西方人似乎天生就比中国人更缺心眼,脑子少一根弦,他们的赌博方式非常简单,或是直接转轮盘,靠单纯的运气来赌博,或是两个人各拿一枪,相互决斗,每人按规则秩序先后开枪,谁先打死谁就输。

即使在战场上,古代西方人的战争,也是你来我往,一人一下,不搞小动作、不搞花花肠子——如此“弱智”的规则游戏,在中国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而且愚蠢透顶。

我们必定会想:为何不能多开两枪?为何不能偷袭?为何不能用物体遮蔽?为何不能偷梁换柱、把对手的子弹换掉?为何不能暗度陈仓、釜底抽薪、无中生有、借刀杀人、趁火打劫……
西方人认为规则就是规则,大家都照此遵守,就OK了。

中国人却花花肠子多,脑筋转得快,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谓“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总之,没有你办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而这小小的麻将桌上,则尽显我们国人的群体心理,并且,这种心理模式的演绎每天都在中国的各个角落、各个阶层里上演,并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所热衷,乃至成为“国粹”,远销海外,惹得外国人倍感新奇和惊讶,却又不知所以然。

传说有外国人把北京奥运会上张艺谋导演的活字印刷的大型阵容误作是“麻将”,看着那一个个木块上下翻动,变化多端,这些傻了吧唧的洋毛子大呼:啊,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国“国粹”——麻将啊!
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有胡适写过一篇论麻将的文章,文中他将麻将列为中国四大害:八股、鸦片、小脚、麻将。

与鲁迅痛骂国人劣根性一般,胡适先生痛骂“麻将”消磨人的时间、助长赌徒贪婪的心理,可事隔近一个世纪,我们的国人不仅没有半点回改,反而将这一娱乐活动蔓延至全国上下的各个角落里,老少皆宜,妇孺皆通,大有祖国江山一片“ 和”的势头。


在此,我感觉义愤填膺似乎已无必要,高呼正义也显得过于夸张,只好愣愣地说一句:很好,很和谐。